【腾讯云】云服务器、云数据库、COS、CDN、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

长江三峡工程自论证以来,就有反对的声音,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黄万里;他多次上书,痛陈不可上马之缘由。在黄万里的上书里,说到的最首要的问题是“河床演变”(卵石塞港、淤积),说三峡工程是“祸国殃民的工程。它若修建,终将被迫炸掉”。

黄万里是近代著名革命家黄炎培的第三子,著名水利工程学专家,因为他是专业人士、很多人相信了他的说法。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水利工程方面其实涉及的具体学科很多,黄万里不可能把百分百的问题都看透,加上他在三峡开工也没有到过长江上游做过实地考察,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偏执了。

具体到三峡工程对长江的河床影响,有更专业的、专门研究泥沙(河床演变)的专家;如韩其为。他在水库淤积方面,对不平衡输沙、异重流、淤积形态、变动回水区冲淤、回水抬高、淤积物干容重、水库淤积控制等问题均做过深入研究,基本完成了将水库淤积由定性描述到定量表达。

韩其为说,三峡水库原来预计的每年来沙是5亿吨,原来估计三峡工程要100年左右达到冲淤平衡(即冲走的泥沙量等同淤积的泥沙量),现在的情况比预期的好,每年来沙只有2亿吨,以后还会更少。究其原因,韩其为说是上游水土保持力度的加大,以及金沙江、岷江、沱江、嘉陵江四大支流的水利。

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韩其为:我国河流泥沙专家,1933年11月2日出生于湖北省松滋县新江口镇拖柴土村(现杨家冲),家乡处在洪水容易泛滥成灾的荆江南岸、洞庭湖尾闾(地势很低,汇聚江河水的地方);小时候,每到汛期,人民生活、生产都会遭受重大威胁,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印象。

一般说来,各类专家大多从小就受过严格的高等教育,但韩其为不一样,他刚参加工作时,拥有的仅是一张初中文凭。在街河市(松滋南部的一个镇)县立初级中学毕后,16岁的他到了长江水利委员会沙市水文站参加工作,在水文监测池观察水位;没过多久,善于观察的他就有了第一个新发现,“假潮”。

1955年,韩其为因为工作努力又勤奋好学,被选派到当时刚成立的武汉长江水利学校学习,专业为水文测验。接下来的时间里,韩其为进步异常迅速,从1958年到1961年的短短3年时间,就已经独立完成了悬索曲线测算等一系列水文方面的技术难题;且由于他不是正统科班出身,很多想法往往都是独出心裁、另辟蹊径。

从接下来的1964年到1974年,韩其为在妻子帮助下对河流泥沙运动进行了整整10年的研究,大量繁琐的数学运算,跋山涉水、风餐露宿的野外考察,艰辛超出常人想象。1974年完成了他的第一本泥沙学专著——《泥沙运动统计理论》,这是一本震惊了国际学术界的著作、破冰了水利泥沙行业的一个世纪难题。

《中国能源报》2010年12月6日第20版上有一篇采访韩其为的文章,文中谈到他曾专门研究过“水库的长期使用”问题,在他看来、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现在已经成熟。

所谓水库的长期使用,是指通过恰当的运行方式,控制水库淤积,使其能够长期保留一部分有效库容。“早期世界上有一些水库就做到了基本不淤,例如西班牙亚里甘底、埃及小阿斯旺,印度和阿尔及利亚的一些水库。”韩其为说,滞洪水库,洪水来了通过减少出库流量而蓄水削减洪峰,洪水过后水库水位下降又将泥沙带走;利用天然河道坡降排沙,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之后,可达到“冲淤平衡”。一些蓄水量相对小的水库如灌溉水库,淤积量多了,可在洪水到来时开闸放水将淤积的泥沙冲走。

上世纪20年代以后,大量综合利用水库(特别是发电)出现,它们常年要抬高坝前水位,无法按天然坡降排沙,致使淤积严重。美国、日本、中亚地区一些国家,均有大量水库淤积严重的报道。因此过去国际上流行一种说法,就是水库最终淤死是不可避免的,最终会失去调节能力。当年,黄万里之所以那么固执地反对三峡工程的上马,应该就是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。

在上世纪50年代,我国北方建造的一些水库,淤积也相当严重。众所周知的黄河三门峡水库,在规划设计阶段对泥沙的处理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。不过,根据这些教训,我国水利工作者研究了“水库长期使用”,通过“蓄清排浑”这种控制泥沙淤积的水库运用方式,取得了成功;三峡水库正是采用这种方式解决的库容淤积。

2019年10月1日,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其为在北京逝世,值其忌日,如去愿先生安息!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Lighthouse助力跨境电商业务扬帆出海
Top